Nice!Don't mind!這球我來!——女排新生盃的大小事

 

▎前言


新學年到來,跟隨著大一學生們在校園展開新生活的腳步,各類運動的新生盃也陸續開打。在眾多的比賽項目中,我們選擇女排新生盃的主辦方及參賽者為文章的採訪對象,想透過他們的視角,了解新生盃如何籌辦、舉行,並帶給他們什麼樣的收穫。


▎賽場的背後——一次新生盃如何誕生


由校隊女排大二同學們主辦的女排新生盃,於1011日拉開序幕。工科系大二的蔡妮軒為今年比賽的主辦,從九月開始便和同屆的隊員們投入籌辦,從工作分配至規章細節的審訂,再經過兩個禮拜的報名及賽程的安排,接下來便是為期一個多月的預賽與複賽。

相比去年精簡的兩人團隊,今年的工作人員增加不少,新生盃複雜的工作流程也因此被拆分成各個細項,包括賽程安排和調整、比賽紀錄、裁判及場邊人員等等。細瑣的分工使他們能夠更專心處理每個細節,卻也考驗了負責人間如何讓資訊順暢流通、主辦如何監工及揪出問題的能力。

新生盃是校隊大二的成員們第一次舉辦的大型活動。一切皆在未知卻也充滿幹勁的氣氛中誕生。


▎新生盃的初衷——給自己一次機會


去年的新生盃主辦,如今升上大三的蔡欣芸表示,新生盃是一個讓初來乍到的學生們能夠多方嘗試的場合,給自己投入系隊活動的機會,並且在練習、打比賽的過程中體會到排球的樂趣。妮軒則回憶大一參加新生盃的感觸:「新生盃給了我心靈上很大的成長。」排球是注重「團隊」的運動,不論是與隊友的溝通合作、在場上喊聲帶起氣勢,都影響著他們面對排球的心態,也增強了和系上同學的人際關係。

從參賽者至籌辦者的角色轉換,不變的核心是對排球的熱忱。雖然因活動經費及時程等原因,發現有些已存的問題並不能輕易地產生改變;但仍然在能力所及的範圍盡力改善,如提高報名費的同時也拉高獎金、讓選手可使用平時練習時的球比賽……希望讓大家打得有趣快樂。


選手們在球場上的剪影


▎新生眼中的系隊和新生盃——陌生環境的調和劑


而新生盃對於新生而言,又是什麼樣的角色呢?接受訪問的人社26級同學蔡米琪表示,剛進入大學時,因為希望能規律運動,也期待透過系隊認識到新朋友,所以選擇加入系上排球隊。

在加入系排之後,蔡同學覺得球隊內的氣氛很不錯,不同於過去在高中會有學長姐、學弟妹之分,系排內無論年級或過去打球的經歷,大家不會特別區分身分與前後輩,而都是同樣抱著喜愛排球的熱忱參與其中。也因為如此,除了平時每週一、四固定的練球時間之外,為了在新生盃上能有更好的默契與表現,大家也願意在早上七八點進行晨間練習。


同學都是利用課餘時間投入練習


而在練球或比賽過程中,隊員們都秉持著「溝通」這一要點,不管是發生失誤、還是漏接球等情況,系排隊員之間既不會避諱,也不會責備,而是就事論事的直接點出問題所在,大家也都明白這是為了更加完美的下一球。從加入系排以及備戰、參與新生盃以來,蔡同學認為,確實因為有了系排這項連結,讓她交到了新朋友、認識更多系上的人,對於來到新環境的她來說有極大的幫助。


▎共同的挑戰——來自風的戰帖


這次新生盃,讓主辦與參賽同學雙方都感到印象深刻的,便是來參一腳、湊熱鬧的「風」!清大的室外排球場缺乏遮蔽,風便毫無阻礙地從四面八方而來,人社系排的蔡同學說,某一場比賽的風真的很大,光是發球就遇上大挑戰,球很容易一發出去便被風吹走,難以連續對打,開賽前幾球雙方都因此連連發球失誤。對於初來乍到新竹的新生而言,在狂風中打排球是前所未有的特別經驗,多了一項不可抗力因素,因而讓比賽增加了來自天候的挑戰。

主辦方也總收到「為何不在內場舉辦」的疑問,妮軒和欣芸表示,原因之一是使用內場便無法避免地跟校隊練習相撞,無法將所有場次安排於室內,其次則是相對高昂的租金及場地人力的成本。身為主辦,雖然對參賽者感到抱歉,但也意識到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。


室外球場往往有風來攪局,但選手們仍努力克服

▎比賽之外——生活的一種歸屬


一年一度的新生盃,對於來到大一新生可說是一個重要的開端。除了是參加系隊後的第一次比賽,也是建立人際關係、融入環境的推手;而對二年級的系排隊員們來說,更是賽場之外的挑戰與嘗試。

新生盃由一群有著相同愛好的人們共同組成,因為對體育活動的熱情而朝著同一目標努力,讓彼此之間的距離更靠近,在陌生環境中找到新的歸屬。


#新生盃 #女子排球

#清檸 #第31屆學生會 #新聞小組 #體育文章


記者/姜盈禎、陳子寧

攝影/鄭詠慈、石宗璿、夏兆辰

編輯/賴奕叡

留言

熱門文章